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名人名言 > 正文

与花的故事

类别:名人名言 日期:2019-4-27 13:53:23 人气: 来源:

  金字旁的女孩名字1991年10月,笔者为筹建淮安纪念馆赴京,在西黄城南街拜访从1949年始在身边做了5年贴身卫士的韩福裕,问及是否爱花的事。他回答说,一般人谁不爱花?总理当然也爱花。不过,作为一代伟人,他有着与众不同的情操,甚至有他独特的情趣,那可能是一般人所不能及的。

  新中国成立后,选定西北角的西花厅庭院作为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场所。为了美化庭院,他专门配备了一名花匠师傅。当时,在西花厅前院的篮球场北侧专门建有一方小院,院内建有护花暖房(1994年西花厅大修时已拆除,今不存),因此,即使在寒冬腊月,只要会见贵宾或主持开会,花匠总能在会客室或会场上放上几盆绚丽多姿的鲜花,使会客场所或会场内生机勃发,花香四溢。不过,对哪些花有偏爱?他爱花爱到什么程度?他和之间真的用花来传情达意吗?如此等等,本文将给您以真真实实的回答。

  从小就喜欢梅。1904年,才6岁的和他的两个弟弟要随父母从淮安城迁去清江浦外婆家居住。那是一个冬天,刚好周家院内有一盆腊梅已蓄蕾待放。舍不得留下这盆美丽的腊梅,一心想把它带走。他当时幼小,连盆子一起搬不动,便将花从盆中取出,敲掉花根上的泥土,然后将这株腊梅带上小木船,捧到万公馆,亲手栽到万家塾馆一侧的院子里。一个多世纪以来,这株腊梅长得枝繁叶茂,年年喷香吐艳。为此,当地一家烟厂特意以这株梅的照片作为商标生产出“一品梅”系列香烟,寓意官至一品,高风亮节也是一品。

  1950年8月8日,是、的银婚纪念日。为了纪念这一有意义的日子,时任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著名何香凝老人专门画了一幅国画《腊梅》送给夫妇,这幅画也成了他们收藏终生的画作,至今仍悬挂在按原状布置的西花厅后客厅中堂的左侧。1997年,笔者主持淮安仿建西花厅的陈列布展时,也仿制了这幅画作,并悬挂于与西花厅相同的,供游人观赏。

  在上海领导秘密斗争时,曾提出凡是机关或是主要领导人的住地都要在窗口放上或吊上一盆花,遇有紧急情况时,首先要将花盆推落窗前,以便向不知情的同志报警,避免更大损失。1992年,笔者在拜访全国工商联离休干部、1928年曾任秘书的黄玠然老人,他回忆说,当时在上海主持中央工作时,他的住地总少不了一盆吊兰。领导秘密斗争时特别,昼伏夜出,并且严格要求自己晚上21点后出去,早晨5点前必定回家。这样,他就有了一些空余时间来侍弄那些花草。因此,他养的吊兰都长得青枝绿叶,花也开得漂亮。60多年过去了,黄玠然仍然记得,当时一边为吊兰浇水,一边还自言自语:“兰落窗外有狼犬,兰吊庭内报平安。”

  1942年6月底,因操劳过度致使小肠疝气发作,不得不住进重庆歌乐山龙洞湾中央医院动手术。他的管床特意从家中带来一盆长得很旺盛的吊兰,然后用医用胶布贴吊在的病房窗前,为病房平添了几分生机,也令赏心悦目。

  的手术很顺利,手术4天后即能下床,到7月12日,再有3天就可以出院了。这时,由于历时十几天后用来贴吊吊兰的医用胶布失去黏性,那盆吊兰突然坠地摔碎。见状心中暗暗吃惊。但他毕竟是一位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不会平白无故地往坏事上想,而是高兴地写下两句诗:“我病已痊人去也,花枯瓶碎好回家。”但是,就在那天下午,送《新华日报》的报童在给他送报时,顺口说:“仓库老太爷因打摆子死了,现在正忙后事。”的父亲周劭纲先生当时在重庆为《新华日报》设在下土湾的仓库做管理员,童既不知道老人与的关系,更不明白当时南方局领导向生病住院的隐瞒了实情。一听报童的话,顿时惊觉起来,便估计到可能是自己父亲出事,同志们正瞒着他。于是,他立即决定提前出院,回红岩山上。吊兰的摔碎和父亲去世当然只是巧合,并无关系,但是,对于重孝道的来说,带给他的仍然是极大的伤痛。此后,就很少见到他生活和工作的场所有吊兰出现了。

  的故乡淮安是个著名的“水城”。当时,城区内有月湖、勺湖、萧湖、桃花垠等水系,城区约五分之三的面积都是水面,到处都长有菱角、莲荷、蒲草等水生植物。喜欢缘于宋代大哲学家周敦颐写下的《爱莲说》。据《周氏室大典》载,系周敦颐的38代裔孙。5岁入家塾馆读书时,塾师不仅向他们讲授孔孟之道,还把《爱莲说》悬挂于书房中堂上,让孩子们天天看,天天读。《爱莲说》中有一名句“出污泥而不染”,这正是看重的人品。因此,他常以荷花的性格激励自己和教育部下。

  南昌起义失败后,因病避居,与年轻的女员范桂霞假扮夫妻从事活动。为了在与敌人周旋时能有更多的空间,他教范桂霞抽烟、打麻将。范桂霞开始不理解,连口红也不愿意抹。育她,这也是斗争的需要,要做到处于虎穴狼窝时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永远要记住前人教育我们的“出污泥而不染”这句话。笔者还曾听著名的秘密工作者熊向晖说,在他成功打入胡南身边后,教育他一定要白皮红心,平常表现不左不右,善于隐蔽自己,永远做到“出污泥而不染”。

  1917年,从南开学校毕业后东渡日本。次年春,当他见到盛开的樱花时,为樱花的美丽灿烂而赞叹。他在诗作《雨中岚山》中写道:“雨中二次游岚山,两岸苍松,夹着几株樱。到尽处突见一山高,流出泉水绿如许,绕石照人。潇潇雨,雾濛浓;一线阳光穿云出,愈见姣妍。的万象真理,愈求愈模糊;——模糊中偶然见着一点,真愈觉姣妍。”借樱花抒发自己的胸臆。

  这首诗不仅表露了对樱花的喜爱,更是抒发了对自己在日本寻找到救国真理的喜悦。后来在他担任国务院总理期间,曾对日本来访的朋友们说:“当年我离开日本回国时正是樱花盛开的季节。我也想在樱花盛开的时候再去访问日本。”令人遗憾的是,的这一美好愿望一直未能实现。1972年,与来访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共同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了中日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当时,向日本赠送了一对大熊猫;田中角荣向中国赠送了1000株大山樱。

  1979年逝世3年后,田中角荣又向中国赠送了1000株樱树,分别栽植于江苏淮安、浙江绍兴、南京的梅园和天津的南开等留有足迹的地方。这一以樱花传递中日友好的做法还延展到日本民间。上世纪末,日本关西地区日中朋友会原会长原田亲义,不顾已过古稀的高龄,先后在几年时间内36次到访江苏淮安,并于1992年至1994年共3次向淮安纪念馆赠送了1000株樱树。原田亲义每次都是跟着樱树苗来到中国,并亲自参加在淮安纪念馆对樱苗的栽植。他通过翻译告诉笔者:“我们向周总理纪念馆赠送樱花是表达我作为一个日本人对中国已故周总理的敬仰和怀念;赠送1000株樱花是表明我们希望日中两国人民要千年万代的友好下去。”如今,原田亲义先生已经作古,但他当年赠送并手植的樱苗都已长成大树,每年春天樱花盛开时,纪念馆内的“千樱林”一片璀璨绚丽,令游客赏心悦目。

  非常喜欢海棠花。据的侄孙、《数理天地》社社长兼总编辑周国镇向笔者介绍,七爷爷(指)在新生的人民建立时,为什么要选择西花厅做自己生活和办公的寓所呢?就是因为他看到了西花厅院子里有那么多海棠花和那座“不染亭”。

  1954年,为实现印度支那和朝鲜半岛的和平,会议召开,那是新中国的代表第一次登上国际会议的舞台,以长的身份亲自率团参加。

  由于美国当时采取完全中国的政策,因此,压根儿就不希望会议有任何。在美国的下,会议前后开了40多天。就在在的会内会外广交朋友,多方协调沟通努力工作时,国内西花厅院子里的海棠开花了。在家的见花思人,就剪下硕大的一朵花,放进一本厚书里压好,然后连同上年采自香山的一片红叶一起装进一只信封,只在一张小纸条上写上“红叶一片,寄上想念”,然后托前往的工作人员捎给。

  的卫士长成元功生前曾对笔者说过,总理收到大姐(指)的海棠花和红叶后,知道大姐在想念他,可是他工作实在太忙,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无暇写信,便吩咐成元功到大街上,买回当地一种十分名贵的芍药花,然后也亲自压好,再与国内捎来的海棠花和红叶放到一起装进信封,托工作人员再带回国内,交给。就这样,海棠花、芍药花和红叶成为他俩两地相思的。所以,十分看重这花朵和红叶,特意把这海棠花、芍药花和那片红叶一起组成一幅图案,再装进镜框,悬挂在自己卧室的墙壁上。

  1988年4月,当西花厅的海棠花又一次盛开时,又一次见花思人,深情地写下一篇文章:《从西花厅海棠花忆起》。称自己的这一篇文章既不是诗,也不是散文,而是“一篇纪念战友、伴侣的偶作和随想”。

  春天到了,百花竞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盛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12年了,离开了我们,他不再回来了。

  你不是喜爱海棠花吗?解放初年你偶然看到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就爱上了海棠花,也就爱上了这个院落,选定这个院落,到这个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你住了整整26年,我比你住得还长,到现在已经是38年了。

  你在的时候,海棠花开,你白天常常在繁忙的工作之中,抽几分钟散步观赏;夜间你工作劳累了,有时散步站在甬道旁的海棠树前,总是抬着头看了又看,从它那里得到一些花的美色和花的芬芳,得以稍稍休息,然后又去继续工作。你散步的时候,有时约我一起,有时和你身边工作的同志们一起。你看花的背影,仿佛就在昨天,就在我的眼前。我们在并肩欣赏我们共同喜爱的海棠花,但不是昨天,而是在12年以前。12年已经过去了,这12年本来是短暂的;但是,偶尔我感到是漫长漫长的。

  20世纪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双方展开了公开论战。后因赫鲁晓夫的苏共中央第一等职务突然被撤,中方为了摸清苏共新领导的动向,特意派以为首的中国党政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十月纪念活动并与苏联领导人会谈。在与苏方新领导人勃列日涅夫、柯西金、米高扬和安德罗波夫等人会谈后,感到他们将继续实行没有赫鲁晓夫的赫鲁晓夫政策,并且将有过之而无不及,于是愤然回国。1961年11月14日下午,当飞抵走下飞机后,少先队员向他献上了一束马蹄莲。这一天,、、和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均到机场迎接,这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少有的一次亲自到机场迎接出访归来的党和国家领导人。

  由于当时手捧马蹄莲的照片迅速传遍世界,于是一些不明的人便简单地作出结论:偏爱马蹄莲!

  1991年10月,笔者在京听韩福裕说,周总理对什么花都应该是喜欢的。他自苏联回国的那天是11月份的大冷天,别的花没有,这时正是马蹄莲的花期,所以给他献上马蹄束,你不能就以此作出特别喜欢马蹄莲的结论!

  1992年,笔者在西黄城北街见到了跟随20余年的卫士长成元功。当问及生前是否特别喜欢马蹄莲时,成元功笑着回答说:“你也是受那张照片的影响吧?那时已是11月中旬,天气已经很凉,只有马蹄莲还盛开着,所以就给总理送上一束马蹄莲。由此可见,人们对一些毫不相关的事也能产生。”所以,境外有人在上世纪90年代著书说特别喜欢马蹄莲,这不过是以偏概全而已。

  西花厅的花匠很会养水仙,每到冬天,无论是开会或是会客,都会有盛开的水仙花到场伴随。的办公桌上也会放上一两盆水仙,使他的办公室内花香四溢,生机盎然。

  1976年1月14日,逝世后,他的骨灰盒被放置于劳动人民文化宫接受人士吊唁,仪式结束后,骨灰盒转至,并按生前愿望放置于厅内度过最后一夜。韩福裕告诉我,当时在厅内,伴随灵骨的还有骨灰盒周围的6盆水仙花。那翠绿的叶、洁白的花、的蕊,正象征着人品的高洁。“那印象太深刻了!我这一辈子都不会忘记。”韩福裕连比带划地说着。打那以后,他年年都早早地养水仙,并通过请教西花厅的花匠,学习养花技术,从而确保自己养的水仙在每年的1月8号祭日开花,然后陈放在人民英雄南侧,以示对一代伟人的悼念。

  身边有一位军事秘书叫雷英夫,是河南洛阳人,文武双全,被赞誉为“洛阳小才子”。1994年笔者在京拜见他时,他的视力已经很差,但出于对的深厚情感,几乎是用手摸索着为淮安纪念馆书写了的早年诗作:《大江歌罢掉头东》。谈话间,他不仅说了毛对他的夸,还说总理当时也曾夸他是“牡丹仙子”,“因为总理知道我们洛阳的牡丹是十分有名的”。如此说来,对牡丹花还是比较钟爱的。

  1973年10月10日,时任总理的特鲁多应邀访华,于14日晚上陪特鲁多到洛阳访问。在河南省洛阳市招待特鲁多的宴会上,服务员上了一道地方菜,由萝卜和鸡蛋烹制的“洛阳宴菜”。特鲁多吃得赞不绝口,也很高兴,就对上菜的服务员和河南与洛阳的地方领导人说:“这道菜用料简朴,做工精巧,客人吃得很高兴。不如把名字改一下,不要叫‘洛阳宴菜’了。你们洛阳牡丹最有名,我看改叫‘牡丹宴菜’吧。”陪同的中方有关人员和宾馆服务人员听了都高兴地鼓起了掌。从此“洛阳宴菜”改名为“牡丹宴菜”,并一直沿用至今。

  1997年,为筹备第二年百岁诞辰的纪念活动,笔者在京拜会了时已92岁高龄的老舍夫人、著名画家胡絜青女士。老舍、胡絜青夫妇曾在生活上、上和创作上受到的多方关怀。用胡絜青的话说,她一辈子也忘不了周总理对舍予(老舍的字)和她一家的恩情。于是,我她为纪念的百岁诞辰画一幅画。老人一听,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总理喜欢牡丹,我给他画一幅牡丹吧。”

  从返回淮安后还不到一个星期,我就收到了胡絜青挂号寄来的一幅国画:《富贵天香欣向荣》。展开画卷,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墨牡丹。现在,这幅珍贵的画作就被收藏在淮安纪念馆。

   文章来源于850游戏博贝棋牌

关键词:名人故事简短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风趣幽默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