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经典笑话 > 正文

贾玲恶搞花木兰”到底该咋看?

类别:社会经典笑话 日期:2015-7-28 9:43:50 人气: 来源:

  6月27日晚,东方卫视《欢乐喜剧人》节目中,贾玲身穿古装、嘴啃烧鸡出场表演小品《木兰从军》,贾玲版花木兰贪吃、不孝、胸无大志、怕死,被父亲骗去当兵,见到壮汉更是流鼻血,这样的傻大妞形象引发了一个名叫“中国木兰文化研究中心”的组织不满,该组织刊发要求贾玲及剧组公开道歉。在接下来的半个月,所谓的“贾玲恶搞花木兰”事件更经历了专家小品触及底线,网友认为专家小题大做的争议升级,到贾玲最终道歉,节目停播,而后网友发起贾玲战,花木兰研究员再次发声应立法恶搞的新闻连续剧。

  1 贾玲

  河南大学民俗文化研究所所长、民俗学博士彭恒礼认为,从小品来看,毫无疑问观众看的是贾玲,哪个观众也不会认为这个形象就是真正的“花木兰”。观众看节目图的就是娱乐,不是把它当历史正剧来看。从广义来讲,任何艺术形式都是经过再加工的,如果严格去把握历史的话,就了艺术创造力。

  文化家葛红兵进一步解释,当今一些新艺术家用后现代的消解或反讽的方法来创作。“看到的花木兰形象有点戏谑、日常化,不那么高大上,但在生活中是确确实实的,大家能够接受的有血有肉的人物,把她一个成长的过程写出来”,葛红兵觉得这种艺术再创作加工,是任何一个艺术家都有的。

  2 怎样的恶搞该道歉?

  对于娱乐节目恶搞解构,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颐武认为需要谨慎处理。对于国家象征、社会象征,大家有共识的形象需要审慎对待,不能随便拿来开玩笑。另一些有趣味的、活泼轻松的东西也不一定就有恶搞嫌疑,“这个度需要审慎划定。微博上有一些恶意对社会进行撕裂,对社会的基本认同进行的情况和贾玲的情况是两方面的问题,大家对这个应该有所区分,但现在很多时候大家都把这个混为一谈,这是应该予以厘清的。”

  “有一些对中国国家历史、重要事件、重要英雄形象,比如说为国家的烈士,说是烤肉,这个不是调侃,是怀有恶意的。对这种怀有恶意的和质疑是很有价值的。”而贾玲不属于这种情况,还上升不到对整个社会底线冲击的程度。

  3 贾玲该不该道歉?

  相对于“贾玲是不是恶搞”“贾玲是否应该道歉”等争议,彭恒礼认为更重要的是当前电视节目的格调问题,他坦言小品中有一个“贾玲看到两位壮男流鼻血”的情节,“节目组是否考虑到观众的年龄阶段,成年人看了会一笑了之,但是否会对儿童产生影响?这不是贾玲的错,是国内电视节目体制的问题,实质上是影视节目分级制尚未成熟的问题。”

  葛红兵也认为,作为文艺创作尤其是幽默喜剧手法呈现作品时,需要把尺度放大一些。葛红兵介绍,艺术实际上最主要的就是把自己进行贬低和贬斥,从而让人们看清某种,它的本质就是通过消解来对比产生一种幽默效果,“你一本正经地去看待它,就等于一个人在跟你讲笑话,你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他,这样人家就没法跟你讲笑话了嘛。”

  4 道歉之后该立法?

  贾玲道歉之后,六小龄童在微博上为贾玲的道歉点赞,“好开头!那恶搞玄奘大师及世界名著《西游记》的影视剧、网络小说的诸位怎么办?”似乎从贾玲开始,一切有过恶搞的创作者都应该自觉开始排队道歉了。

  花木兰研究员郭义方再发声,他认为“恶搞”趋势应该及时刹车。为此,进行文化立法, “现在贾玲道不道歉,只是上的问题,如果有立法,就可以用法律惩处”。一语既出,引发网友巨大反弹。

  葛红兵认为,现在人们往往容易扣大文化帽子,比如文化爱国主义帽子,把人家一下打成文化、文化者,这种新趋向代表了当下一种很的思维——文化保守主义思维。“任何一个时代经历繁荣昌盛后,这种文化保守主义思维就会崛起,我们现在就处于这种文化氛围之下,对于这种思维我们也应该。”

  (默默)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风趣幽默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