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小小说 > 正文

【永远的树理】赵树理与小小说

类别:小小说 日期:2016-8-30 20:21:16 人气: 来源:

  ◇许纪庸

  现在一提起小小说,人们普遍认为它是一种重兴于上世纪80年代,叫响于21世纪初的特短型小说,但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种改革开放后才在郑州起源的小说新文体。前一种说法基本上正确,后一种说法却有很大的片面性。因为早在20世纪30、40年代,在太行山根据地从事革命活动的赵树理,就写下了许多小小说,只是受当时根据地印刷和传播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因赵树理后来所写的其他小说影响很大,这些小小说才没有产生广泛的影响。笔者试图通过对当代小小说发展轨迹的梳理,以及对赵树理当年所写小小说的回看与分析,来弥补小小说研究在这一方面的不足,恢复赵树理创作小小说的历史本来面貌和突出贡献。

  1什么是小小说?一般是指那些篇幅极短,字数极少的小说。也有人把它具体定位在字数不超过2000个,通常保持在1500个左右的小说。如果按这个标准衡量,小小说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从魏晋《世说新语》到“唐人传奇”,从“两宋笔记”到清代的《聊斋志异》,其中的叙事作品都可以算作小小说。不过这些小小说,不仅数量有限,而且根本与广大老百姓无缘。到了20世纪初期,鲁迅等中国新文化的开创者开始也用白话文写过一些小小说,比如《一件小事》等,但不仅数量上很少,而且都被笼统地划归入小说的范畴,在文体上一直缺乏独立的地位。小小说这个名称在中国第一次出现于1958年3月,著名的作家老舍在《新港》杂志上撰文说:“小小说是最短的短篇小说,比如说每篇至多不过两千字。”文化大革命期间,文艺创作基本上是空白,当然也就没有什么小小说。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小小说才开始逐步地兴起和增多。1981年,郑州的文学杂志《百花园》,别出心裁地推出了一期“小小说专号”,其中登有汪曾祺、林斤澜等小说名家撰写的小小说40余篇,这一期刊物随即在全国产生广泛的影响。尤其是当《小小说选刊》在郑州成功地创办后,写小小说的作家,发表小小说的报刊,欣赏小小说的读者在华夏大地上才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当《1984年小说年鉴》把小小说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与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正式并列后,小小说才成为中国小说链条上重要的环节,它才在中国叙事作品的园地中有了显著而且稳固的地位。

  2翻开大众文艺出版社2006年最新版的《赵树理全集》,按两千字以下的标准搜寻,可找到赵树理早年所写的小小说大约有35篇,其中3篇写于1933年—1935年,其余32篇均写于1940年—1941年。从题材和内容上看,这些小小说大体上可分为四类:第一类主要揭露旧中国官场的丑陋和社会的黑暗。1933年—1935年日寇侵华前赵树理写下的三篇小小说均属于此。第二类主要表现日本侵华时期人民的痛苦和死亡。这样的小小说大约有10篇。第三类集中讽刺日伪统治者的凶残和虚伪。这一类小小说赵树理都写得比较精彩。一篇名叫《帮助》的小小说,通过几个小学生的口,对日本侵略者的凶残和丑恶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讽刺。第四类重点展示敌占区人民的觉醒和反抗。一篇仅有200多个字的小小说《我够本了》,写一个叫王顺兴的村民,鬼子进村时他躲避不及,就决定不惜一死去抗争。他乘来家的鬼子不备,抢了鬼子的刺刀,杀死一个鬼子后逃走。后来他逢人就说:“我够本了!我一个人已经杀了一个鬼子。”

  从艺术品质上看,赵树理这些小小说又具有以下的特色:一是文体形式多种多样,除了经典的小说体以外,还有非虚构的散文体,以及故事体和寓言童话体。二是表现手法五花八门,除主要采用线性叙事方式外,还采用了对话和独白的方式,象征、隐喻、对比、反讽等手法更是随时运用。三是故事情节曲折复杂。一般小小说的情节都比较单一,但情节单一并不等于情节简单,赵树理有时就能用简短的文字写出曲折复杂的故事。如他的《李大顺买盐》就是如此。生活在日本占领区的农民李大顺,一无功夫二无钱,一家两口半个月没吃盐。后来攒了几个钱进城去买盐,历尽了艰辛和屈辱虽然买到一点盐,不料却被鬼子关押又罚款。这篇仅一千字左右的小小说,把一件普通事写得一波三折,跌宕起伏,逼真地再现了敌占区人民当年辛酸悲惨的生活,现在读起来仍让人痛心。四是语言通俗幽默。赵树理的小小说通常没有风景描写、人物相貌描述和心理刻画,只有故事叙述和人物对话,所有语言只求通俗易懂,不求新颖雅致,不仅全部口语化,而且民俗化。有时他为了使自己的小小说在阅读时能朗朗上口,他还让通篇语言韵律化,如《李二嫂的炉边闲谈》就是如此。美国总统罗斯福1941年就二战形势发表过“炉边闲话”,这篇小小说以小比大,取名《李二嫂炉边闲谈》,语带调侃。另外,他还把自己几篇讥讽日本侵略者的寓言体小说取名为《“你索”寓言》,称你索是伊索先生的本家,既风趣又有幽默感。

  阅读当代的小小说,能让人在空间上感知它的广度;回看赵树理的小小说,又能让人在时间上体会它的久远。

  3在对赵树理的小小说作了初步的回看和分析后,可看出他的不少作品在艺术上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当然由于时代环境的制约,他的小小说也难免有一些局限性。

  1、赵树理的小小说,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环境下写出的特定作品。说特定的历史时期,是《中国人》小报创办于1940年8月,当时随着伪“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和八路军发起的“百团大战”,抗日战争已进入事关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白热化阶段。这种形势必然对文学提出特殊的要求。说特定的条件下,是指当时铅印的《中国人》小报每周一期,八开四版,一期的容量不过区区4000字,报纸的发行范围更受到极大的限制。小报既要登社论、新闻和时事问答,又要登文艺作品,所以小小说只能是又短又精。说特定的作品,是指《中国人》是一种专向根据地周边敌占区发行的报纸,主要面向的读者是敌占区的老百姓和一些良心尚未泯灭的伪军政人员。又由于该报的所有文章几乎都要由赵树理一人写,所以这些小小说不仅短而又短,而且表现范围相对集中,题材比较单一。同时,这些作品都有很强的目的性,它要大力宣传爱国主义思想,揭露敌人的凶残和丑恶,批判逆来顺受的国民劣根性,教育和动员人民起来抗战,并策动伪军政人员改邪归正。另外,赵树理写这些作品时尚未成名,头上既没有作家的光环,身上也没有名人的包袱,小说一边写作一边发表,无须经过什么审查。所以这种写作完全处于一种自觉自愿、自由自在、文责自负的状态,它反而有利于作者文学才能的发挥,也有利于作者真实思想的表达。这一时期他的小小说创作,为他日后写作《小二黑结婚》和《李有才板话》等小说名篇奠定了基础。

  2、赵树理的小小说,同当代小小说的平民化追求基本上一致。本文提到的赵树理35篇小小说,均写于1933年—1941年,正是在这一时期,赵树理萌发了文艺通俗化思想,并开始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持续的探索。赵树理毕生最大的贡献,就是创造了农民通俗小说这一新文体,同一时期他写的那些小小说,可以说就是这一文体最初的样本。更值得一提的是,赵树理当年有关的文学主张和实践,与当今郑州的小小说编辑家和评论家杨晓敏主要观点基本一致。在大多数人都能阅读和受益这两个方面,赵树理的主张与杨晓敏的观点完全吻合,只是在大多数人能参与写作这方面上有很大差距。这是时代的差距,赵树理在抗战时期不可能有此奢求。由于赵树理的小小说篇幅短小、语言通俗、立意明确、情节生动,所以又完全符合杨晓敏在字数限定、审美形态和结构特征等三个方面提出的小小说标准。除此之外,由于赵树理的小小说绝大多数刊登在当年的《中国人》小报上,但现在大都失落,所以赵树理当年所写的小小说肯定比现在能看到的35篇要多。可以断言,赵树理当年创作的小小说不仅数量不少,而且在一定的程度上为当代小小说的兴起和繁荣起到了闯路和铺路的作用,称他为现代小小说的创始人和奠基者不算过誉。

  3、赵树理的小小说,是可供当代小小说作家借鉴的重要资源之一。

  (1)写实。赵树理所有的小小说都是写实的,散文体的小小说直接取材于生活,其他文体的小小说都根据生活的原型提炼和加工,连历史题材的小小说《拽梯郎君》也是以古比今,旨在动员人民起来反抗外来之敌。他的小小说既贴近生活,又能透过生活的表层直达内部的肌理,有见微知著的效果。

  (2)立意。赵树理的小小说无论篇幅长短,均有明确的立意。肯定什么,否定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批判什么,颂扬什么,读者一看就能明白。他的小小说除了鞭笞敌人的罪恶,揭露敌人的虚伪以外,还对国民的劣根性进行了无情的批判,有些更是批判达到人性的深度。如《红绸裤》就写了一个敌占区的农民,面对敌人的胁迫,从人性迷失到人性觉醒的过程。这种继承鲁迅传统,深刻批判国民劣根性的小小说,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了他日后写的一些农村题材的作品。

  (3)形式。由于小小说篇幅很短,所以只有注重形式才能写出精彩。赵树理深知这一点,为此他下了不少工夫。他的小小说作品短的不足百字,长的也不过两千余字,其中以800—1000字的居多,而且越是短的作品越是讲究形式。如仅有100余字的《闻风而逃》,就选取了生活中一个极小的片断,写三个鬼子进村要强奸一位农民的妻子,农民情急之下高喊有“红匪”经过,三个鬼子闻风而逃。

  (4)虚构。小说作为一种讲故事的文体,离不开虚构,否则故事就难以曲折生动。赵树理的小小说《红绸裤》和《吸烟执照》,都是围绕一件具体物品,凭借丰富的想象虚构的故事。

  (5)留白。留白原本是绘画方面的术语,意为在画面上留出空白,让观赏者凭想象填补。小说中的留白是指叙事时不把话说满,以取“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赵树理的小小说《照相》,写日本鬼子巧立名目,让占领区的男女老少都去指定地点照相,而引出了日本鬼子的罪行。一篇600余字的小小说,却能激起读者对侵略者的深仇大恨,产生了显著的艺术感染力。

  (6)结尾。小小说写作有三条原则:立意新颖奇特;情节相对完整;结尾出人意料。其中最后一条至关重要,它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也是大多数小小说作家刻意追求的目标,因而结尾是否精彩也常常成为评判小小说艺术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之一。赵树理的小小说《不是我的部下》就是如此,因这篇小说不足百字,现全文引用如下:

  一个中国老太婆报告日本小队长:“太君!你的部下把我家的东西抢完了!

  小队长说:“一点也没有剩下吗?”

  老太婆说:“只剩下一只小鸡。”

  小队长说:“那一定不是我的部下!我的部下是连鸡毛也剩不下的。”

  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尾,就巧妙地把日寇的贪婪与无耻揭露得体无完肤。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社会环境和文学语境,不同的土壤和气候能催生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所以不同的时代才有了不同的文学主体,中国遂有了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现象。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社会生活的节奏和信息膨胀的速度日益加快,必然要降低人们阅读长篇文学作品的兴趣和耐心,小小说和段子才大行其道。但这两种形式的作品会不会成为未来文学的主体,现在还难有定论,但它的日益流行却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世界很小,小小说很大”,这是一位当代小小说作家发出的感慨。

推荐:

关键词:小小说选刊:2
0
0
0
0
0
0
0
0
下一篇:没有资料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条 查看

姓名: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一个

推荐文章更多

热门图文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

关于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

声明: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不代表站长立场,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

CopyRight 2010-2016 风趣幽默网- All Rights Reserved